“自强有为,兴业报国” 体现学院精神的特点与追求,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学院的成长和发展经历,正是发扬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也是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学院的不竭动力。
“自强”摘自《周易》的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有为”来自《孟子•离娄下》的“人有所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意思是人一定要有所作为。
作为龙职的一名教师,无论是教学还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以高尚的道德立身承载重任,对自身工作的严格要求,对自身行为的精准自律,要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断追求方法的科学性、设计的多元性、手段的灵活性、情感的丰富性,打磨出了绚丽多彩的最优化高效课堂,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些都是“自强有为”的表现和行动。把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好做精,才能兴旺学院事业。对学生、学校奉献爱心,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情况,以学院为家,关心学院的每件事,全身心投入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为学院培养出优秀的建设人才。
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通过团队合作的机制,加强优质特色专业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结构或“双师”素质 为建设主线,建设一批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以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能力为核心,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中,设定明确可行的教学改革目标和教学研究目标。工作有思路、有措施、有实效。
一、鲜明的团队精神
创造宽松而严谨的教学、技术研发与服务的环境,凝聚团队力量,激发创新能力。团队成员具有高尚的师德风范,优良的专业素质,勇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教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力合作,整体优势突显。
二、教育教学研究
包括课程体系的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通过团队建设,促进形成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的示范性课程,有效发挥精品课程的引导、辐射作用。
通过开展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优势资源共享,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有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重要的平台。
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及时跟踪产业行业发展,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研究性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注重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深入研究创新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要求,以理论指导实践,将教研成果应用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完成教改项目。
树立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通过不断地培育和建设,促进团队形成良好的教学建设基础,积累丰富的教学改革经验,取得标志性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能够有效利用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实现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能够将相关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成果引入教学领域,有效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无论是教学还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以高尚的道德立身承载重任,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养成勤奋务实、脚踏实地、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我要把“自强有为”作为立身之本,兴业报国”作为工作目标,力争做一名能完整具备龙职精神的优秀教师。
电气工程学院 陈健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