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视频会议,这是全省高教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第22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精神,深入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刚才,哈师大党委书记付军龙同志、东北林大教授陈文斌同志、东北农大教授金长城同志分别就抓好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做好教指委和专家听课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这也是我们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
为了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专门召开工作会议,请高校的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宣传、教务、财务、科研、人事、学工等有关职能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科研部门的负责同志和部分教师参会,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会议,进行一次思想再动员、认识再提高;二是希望通过我们高校的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认真解决好当前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希望通过上下联动和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切实推进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2004年以来,就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央和省委召开多次会议,下发一系列政策文件,全省各高校对加强思政课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也有部分高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和教师仍然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加快,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激烈。高校处于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从国际上看,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从来没有放松,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我国高校大学生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年轻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此外,一些境外宗教势力加大向高校传教力度,一些别有用心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以学术交流、科研资助、扶持大学生社团等为掩护,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前苏联的解体,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发生的政局动荡绝不是偶然,背后闪现了某些国家和政治组织的身影。面对尖锐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大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高校思政课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多变多样,思想舆论领域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思想相互交织,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不时泛起。在高校内,极少数人在境内外媒体、网络、研讨会上,发表攻击我国政治制度的言论。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开放,但社会阅历浅,容易受到不良信息误导,产生不理智行为。能不能有效引导热点,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思政课教育教学面临的现实考验和紧迫任务。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对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网民有6.04亿人,手机网民有4.64亿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3亿多人。35岁以下的占80%以上,大专以上的高学历群体中有超过90%的人上网。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思想观点交汇的平台,各种敌对势力千方百计把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渠道,利用各种机会散布、传播有害信息,对广大青年学生造成冲击和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谈到: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能否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能不能创新方式,探索有效途径,破解难题,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把思政课延伸到网上,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必须面对的全新的重大课题。
(二)认真领会中央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高度重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2004年以来,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中央先后召开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就相关工作全面部署。近十年来,以中央名义、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名义就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先后印发了近30个规范性文件。同时党中央还把高校本科4门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央政治局常委亲自审定本科4本新教材的编写提纲和送审稿。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也是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印发。2011年,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也经中央政治局常委圈阅同意。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并指出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10月20日,刘云山同志在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座谈会上指出,高校思政课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针对性实效性,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今年8月,刘延东同志对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作出重要批示。根据领导批示要求,11月6日,教育部在长春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最近,习近平、刘云山、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分别作出批示,总的要求是把教材建设好、把队伍建设好,把思政课讲好。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中央对高校思政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反映了中央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希望同志们能够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做好思政课建设各项工作。
(三)准确把握高校思政课肩负的新任务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紧迫。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它体现着党对高校的领导,体现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规定。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中央提出的新要求和我省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情况、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新特点,高校思政课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崇高,任务也更加艰巨。一是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科学理论武装,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二是肩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职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帮助大学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三是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的重要职责,必须帮助大学生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四是肩负着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的重要职责,必须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筑牢拒渗防变的基础,让他们无论遇到什么风浪和考验,都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五是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必须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诚实的品德和良好的修养,确保他们在成长成才的人生征途上不迷失方向,真正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能不能抓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怎样培养接班人的大问题,关系到办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怎样办高等教育的大问题。对此,我们高校的党政领导一定要有清醒认识,要以政治家、教育家的双重身份要求自己,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从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切实解决好当前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中央16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高校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委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05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通过2011年建设标准评估和今年的专题调研,我们认为,全省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为:教学科研组织机构设置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学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状况明显改善,大学生对课程满意度逐步提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取得的成绩还是阶段性的,我们的工作与党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加强和改进思政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高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这项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特别是个别学校的教学科研组织机构设置还不规范健全;教师队伍建设还不够强,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比较缺乏,特别是能够把课讲好、讲精彩,满足大学生需求的老师还不够多;教学管理还不够规范,特别是挤占、挪用和削减课时现象还比较突出;教学质量还不够高,特别是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还不强;学科支撑作用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结合的还不够好;经费保障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经费有的还没有落实到位,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所以,我们对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要以改革的精神解决好。今年教育部按照《思政课建设标准》组织专家对山东、湖南等四省进行了督查,明年我省将在检查之列。希望各高校在这件事情上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要求,把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这不仅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一是准入机制问题。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政课教师的这种特殊身份,决定了对其必须要有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一堂好的思政课,要政治性强、理论通俗、联系实际、内容鲜活、打动人心。这对教师来说是很高的标准。不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关心的问题,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没有良好的师德素养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没有高超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就很难把思政课讲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思政课教师则是工程师中的高级工程师。要达到这样的标准要求,对教师个体来说首先要过政治关、业务关和师德关。但从我们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还存在着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准入是个关键问题。不管是学校新进的教师,还是调整过来的教师,必须严格准入标准,不能将思政课教师岗位作为“安置岗位”。当前,各学校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从政治条件、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学历学位等方面明确具体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要抓好现有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清理整顿工作,对不胜任岗位要求的教师要及时调离,安排其他适当工作。这里要特别强调,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我们都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多样、包容差异,最大限度的扩大共识,但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决不能让其占领讲台,误导学生。在课堂讲授中违反政治纪律的应立即停止思政课教学工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二是师资配备问题。目前,全省高校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237人,在校生(本专科加研究生)78万人,师生比平均为1:560,这与国家1:350-400的要求相差很多。我省个别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和学校规模相比很不相称,有的学校师生比超过了1:700。师生比过高必然带来两个结果,一是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压力过大,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进修提高、社会调查、开展科研活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发展;二是超百人的大课堂教学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很难保证。逐步推行思政课小班化教学是个方向,这个问题必须逐步得到解决。师生比过高的学校要抓紧采取措施,一下子就达标也不现实,但总要有个计划、有措施,每年引进几个,要看到成效。同时要根据专兼结合、以专任为主的选配原则,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鼓励、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
三是政策倾斜问题。我们说对思政课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与其它专业课教师相比,思政课教师不容易讲清楚,更不容易讲精彩。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备课方面、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与其它专业课不同,思政课要不断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最新成果,思政课教材要不断修订,形势政策教育更是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培训,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也会更多。所以,希望也是要求各高校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重点考核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而在教改和科研项目、在职称评定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应该采取适当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学校要尽量安排思政课教师参加形式多样的进修深造,鼓励支持青年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和整体素质。
(二)关于规范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和学科点建设问题
建立独立设置的、直属学校领导的、与学校其他二级院系同级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是思政课建设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保障。我省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绝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独立的二级机构,但机构设置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就本科高校而言,目前还有两所在哈本科高校只是名义上的独立,实质上并没有独立;有一所哈外本科高校检查时独立了,检查过后又合并了;有两所在哈本科高校学科归属问题还没有解决好,还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同时,部分高职高专学校机构设置也没有达标。建立独立的教学科研二级机构,马克思主义学科点设在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是中宣部、教育部广泛调研、慎重考虑后做出的重大决策,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在推动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设立独立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必须坚决落实好。分散了的,要集中起来;合并了的,要独立出来;层级低的,要提高上来。希望还没有独立的学校,包括还没有实质独立的学校,都要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周密的方案,妥善处理机构剥离、定岗定编、整合资源等事宜,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按照明确的时间表,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省里要求在2014年秋季开学前,在机构设置和学科点建设上,都要达到教育部规定要求。已经规范建立的,要保证机构正常高效运行,在这方面学校要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措施。机构要与学校其他院系享有同等待遇,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事权;充分考虑机构主要为公共课服务的特点,保障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不低于本校相关专业院系的平均水平;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吸引、凝聚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事、终身从事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要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懂管理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担任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人。
(三)关于教育教学管理问题
国家“05方案”对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学时学分、课堂管理、实践教学进行了明确规定。这里重点强调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认真解决好随意削减课时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按照国家“05方案”要求,部分学校还存在着随意削减学时学分问题,个别学校课时甚至压缩到教育部要求的一半左右,有的学校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偏大,存在变相削减理论课课时问题。有的学校还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部分学校实践教学形同虚设。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校还没有从实质上重视思政课。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教育部有关领导曾强调,“绝不允许公开或变相压减课时,这是底线,是大原则,决不能含糊,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突破这个底线,底线突破了,阵地就会面临失守”。在这个方面请各高校务必清醒,不能拿任何理由做托词、找借口,要严格遵循国家“05方案”要求,立行立改,确保按要求保证各门课程的学时学分。
二是认真解决好学生上课出席率问题。目前,部分高校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上课出席率不高的问题。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现象比较突出,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更是“选逃”的首选课程。特别值得隐忧的是,有的学生逃课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逃了之,而是花钱找人替上课,在学校明目张胆地张贴这方面的小广告,进而催生出了一批“课托儿”,甚至有的人成了专业的“替课族”。这种现象不仅与学生认识有关,与我们教师教学水平能力有关,也与我们教学管理有关。所以,我们也要从自身上找原因,既要注重学风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严格考核考试、严肃校规校纪,同时也要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不想逃课、不能逃课、不敢逃课。高校领导要常去听听课,特别是要去思政课课堂听听课,真正了解一下现在的课堂教学情况。我们高校思政课教指委的同志和听课专家们除了要研究教学,还请代省教育厅督查思政课教学管理和学生出席率情况。
(四)关于安排专项经费和组织教师学习考察问题
教育部规定在保障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的各项经费的同时,按本科生均20元、专科生均15元标准建立教学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但部分高校落实的不是很好。有的学校虽然明确表示设立了专项经费,但缺乏使用机制。有的高校专项经费从科研经费中列支,无法用于教师考察交流;有的高校经费没有划拨到思政课教研部门,往往成为一纸空文;有的高校虽然列出专项经费,但却不允许组织教师学习考察。思政课的性质决定了任课教师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实践研修活动。2009年,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观考察活动的通知》(教社科〔2009〕4号)。今年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建立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13〕7号),教育部在革命老区和沿海发达地区依托当地高校建立了12个国家级思政课教师考察和实践研修基地。各校要支持并有计划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考察研修活动,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开阔视野,增强感性认识,丰富教学素材。我们省也有很好的红色教育资源,一些高校要利用独特地域优势,好好整合一下。我们将建立一批省内的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希望有条件、有优势的高校积极探索实践。
我们说学校思政课受不受重视,能不能摆到应有的位置,领导的认识是关键。但解决认识问题不是抽象地讲道理,而是要付诸行动,把提高思想认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上述几个问题是我们还没有落实好的教育部建设标准中的核心指标,是最基本的底线标准。希望我们高校的党委行政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我们的书记、校长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树立起使命意识,履行好政治责任。党委书记要关心这件事情,校长要关注这件事情。各高校要有一名校领导主管思政课教育教学;学校宣传、教务、财务、人事、科研、学工等部门和思政课教研单位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这是全员育人的大问题。同时,各高校要研究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社会实践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政课教师,严格按照课程建设标准设置独立二级教学科研机构,严格落实规定学时学分、生师比和生均经费,确保思政课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确保中央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关于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安排
这次会议,我们做了认真筹备,会前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对解决我省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下一步工作都有了明晰的思路和对策。会前,我们印发了《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2013-2017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各高校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的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全面开展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办好教育,根本问题在教师。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能不能让学生真心喜爱,最终还要靠我们思政课教师的努力。有的学校不重视思政课,与我们自身作用发挥程度也不能说没有关系,所谓“有为有位”。所以我们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为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我们重点提出了培训研修计划、博士培养计划、项目资助计划、示范带动计划。这四项工作既是对已有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凝炼,同时也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采取的新举措、新办法。为保障计划的实施,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依托哈尔滨师范大学建立了全省思政课教师培训和研修基地,确保培养培训工作系统化、制度化。同时,我们在经费支持上也做出了最大努力。希望各高校根据国家和省里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培养培训规划。我们希望通过五年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构建起内容完善、形式多样、更富成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新体系,为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多机会,让这支队伍能够“想教好、能教好”。
(二)启动实施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计划
全国统一的思政课教材、统一的教学安排和要求,为我们汇集更多的可共享的优秀课程资源提供了方便,也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从明年起,我们将全面启动实施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计划。一方面要增加教育内容的学术厚度,建构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的教学辅助资料体系和教师辅导用书体系,进一步夯实教学基础。另一方面要依托“龙学网”,建立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网,构建网上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实施网络教学,探索建立网上优秀思政课公开课,逐步实现全省高校网络共享思政课优质教学课程。
(三)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
方法是人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犹如过河的桥和船。我们可以做到万事俱备,但能不能把课讲好,把道理讲清、讲深、讲透,讲到学生心坎里去,让学生信服,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改革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好课程,最根本的就是要真正调动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检验思政课效果的标准是大学生喜欢这门课程,认真地学习这门课程,觉得这门课程对他们有帮助。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特别是要从大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出发,下大力气,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努力把这门课程讲成大学生真心喜欢的优秀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教育部启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目的就是要搭建教学方法改革的新平台,并且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培养一批创新教学方法的优秀教师典型和教学团队。所以,我们省也要加大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力度,坚持“三贴近”,针对不同专业和学段,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艺术,把教育教学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把价值引导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把逻辑的力量同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把透彻的说理同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向学生知识体系、信仰体系转换。这对我们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老师们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教学,想方设法创新教学方法,科学恰当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也希望我们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听课专家们,包括各科教学研究会在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多发现、多培养、多推荐好的典型,为所有思政课教师树立榜样。
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要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引导和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同志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涉及方方面面,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日之功。但是,只要我们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取得显著成效。只要我们能充分认识肩负责任的重大,承担使命的光荣,解放思想,勇于承担,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够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